发布时间:2023-11-10 11:51:02源自:http://www.zuer8.com阅读
纪姓解读与文化中的纪昀宅
纪昀宅位于我国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宅子原本是雍正时期的权臣、岳飞二十一世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孙岳钟琪的住所。纪昀曾在其中生活了两个阶段,分别是11岁到39岁以及48岁到82岁,总共长达62年。纪昀于1805年去世后,他的后代将宅子“割半赁”给了黄安涛,之后它历经多次变更主人,直至1958年10月1日,晋阳饭庄在此开业,从此未曾改变。纪昀为自己的居所取名为“阅微草堂”,并在此创作了《阅微草堂笔记》。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姑妄听之》中,纪昀写道:“我的虎坊桥宅,原是威信公的旧宅,厅堂偏向东边,有一块石碑高达七八尺,据说这是雍正年间建造宅子时赏赐的,也是从兔子山搬运来的。京城所有的太湖石,这块应该是最好的。我还被称为孤石老人,就是因为它。”原先的阅微草堂太湖石后来被迁移到了中南海的瀛台兔儿山。
简介
地址: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性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致协办大学士。纪昀先生领衔编纂了《四库全书》,并撰写了200卷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及《阅微草堂笔记》。他的故居——阅微草堂位于虎坊桥,原为雍正时权臣、岳飞二十一代孙岳钟琪的住宅。后来,纪晓岚在这里居住了三十余年,直至1805年去世。由于他在珠巢街也有宅院,因此他的子孙们将阅微草堂“割半赁”给了黄安涛。自那时起,这座故居历经多次易主,直到1958年10月1日,晋阳饭庄在此开业,再也没有发生过改变。
故居概貌
纪昀宅是一座典型的两进四合院,毗邻晋阳饭庄。故居中的旧物包括前院的藤萝和后院的海棠,这些植物都是纪晓岚亲手栽种的。据说海棠树还记录了一段他的恋爱史呢!
走进阅微草堂,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展柜里那杆长长的旱烟袋锅。众所周知,纪晓岚是个吸烟成瘾的人,烟瘾之大令人惊讶。他的旱烟袋锅是专门定制的,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他从槐西老屋走到圆明园,只吸完了一半,于是留下了“纪大烟袋”的绰号。
纪昀宅是一座清式砖木结构的建筑,基本呈两进四合院的格局。其坐北朝南,临街的大门为硬山顶吉祥如意式门楼,位于整个住宅的东南角。
与大门相连的西侧南房为四间开门的“倒座”。前院内有一架藤萝,据说是纪晓岚当年亲手种植的。尽管已经过去了两百年,这株藤萝仍然生机盎然,绿叶蔽日。老舍先生生前经常坐在藤萝下休息。
在藤萝掩映下的庭院中,人们一边品味美食,一边欣赏周围的美景。前方主建筑为一座宽敞明亮的明三间的客厅,两侧设有窗户,外围砖雕装饰。后方设有通往内庭的门,后山则通向内庭。客厅内部装饰华丽且雅致。客厅后方的内庭两侧,原本栽种有两棵由纪晓岚种植的海棠树,现今仅存一棵,这棵树的树干粗壮,花朵繁盛如锦。后方的主建筑是“阅微草堂”。
“草堂”的建筑平面呈倒“凸”字形,是一座前后共有十三间的硬山顶式建筑。前面共有三间,中间为门厅,两侧分别为“耳室”。后面共有五间,分为两部分:“草堂”和东西两侧通间,总共十间房间。堂内正中央设有屏风,上面悬挂着“阅微草堂旧址”的横匾,这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作品。
纪昀的住宅历经了两百多年的风雨侵蚀,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底蕴。这个两进的四合院占地约570平方米,布局合理。住宅的正门朝南,由大门、正房和倒座房组成。正门位于宅院的东南角,是一座五檩硬山顶,合瓦屋面的建筑,屋脊上饰有苏式彩绘,红色的油漆门板上刻有花纹。倒座房在大门西侧,面阔三间,五檩硬山顶,屋面和装修都是后代改建的。
正房实际上是第二进院的倒座房,面阔五间,七檩勾连搭加前廊一步。其南檐墙采用了仿欧式的设计,屋顶上建有多层砖砌的镂空女儿墙,门窗均为拱券式,券门和券窗上都雕刻着缠枝花卉。院内还有一株有200多年历史的紫藤萝。
书房名为阅微草堂,占地五间,深度五檩,前端连接着三间进深五檩的勾连搭抱厦,再加上一步前廊,全部采用合瓦硬山顶建筑,越过陇脊,梁架保存完好。在明间内,曾经悬挂着一块“阅微草堂”的匾额,但后来被直隶会馆取走,改挂上了启功所书的“阅微草堂旧址”的匾额。院子里原本有两棵海棠树,现在只剩下一棵。原先在西侧有一对东西配房,通过抄手游廊与南北房相连,现在已经改建了。纪晓岚去世后,他的后代把这座宅子卖掉。20世纪20年代,北洋的议员刘少白曾经住在这里,当时被称为“刘公馆”。1930年,“刘公馆”成为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与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站。1931年,梅兰芳、余叔岩、李石曾、张伯驹等人在这座房子里成立了北京国剧学会,之后又成为了“富连成”京剧科班的总部。1949年以后,这里曾是民主建国会、宣武党校的所在地。1958年,它被改造成了晋阳饭庄。2003年,故居进行了重建并对外开放。里面陈列有《景城纪氏家谱》、《评文心雕龙》、《传世文集》、《阅微草堂笔记》,以及纪晓岚的六世孙女纪清漪捐赠的明清瓷器。
纪晓岚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的父亲纪客舒是一位知名的考据学家,曾任京官,后调任姚安知府。纪晓岚四岁时就开始读书,12岁时跟随父亲到京城。24岁时参加顺天府乡试,获得解元。由于母亲去世,他闭关在家,专注于研究考据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31岁时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随后升任编修。乾隆三十三年,他被任命为贵州都匀知府。
然而,皇帝认为纪昀学识渊博,担心他在外省任职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于是将他留在身边。同年的四月,他被晋升为侍学士。到了六月,由于他的亲家因贪污亏空库银,将要被抄家,纪昀便秘密地泄露了这个消息。事情败露之后,他被流放到新疆,担任军务助理。三年后,他被召回京城,任命为编修、侍读学士等职务,并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经过十三年艰苦努力,《四库全书》终于完工。在这期间,纪晓岚从侍读学士晋升为内阁学士,曾经短暂地担任过兵部尚书。在《四库全书》完工的那一年,他又升任礼部尚书。六十岁时,他曾经五次担任都察院的院长,三次担任礼部尚书。嘉庆八年,纪晓岚八十寿辰,皇帝派遣官员前往祝贺,并且赠送丰厚的礼物。不久之后,他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并封为太子少保,同时负责管理国子监,身居一品的高位。
纪晓岚的一生,有两件事情做得最为频繁:一是编撰书籍,二是担任考试官。在编撰书籍方面,除了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之外,他还先后担任过武英殿和三通馆的纂修官等职位,被誉为当时最杰出的学者;在担任考试官方面,他先后两次担任乡试的考官,六次担任文武会试的考官,因此他的学生众多,为国家选拔了许多人才。纪晓岚去世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故乡,朝廷派遣官员前往墓地祭祀,嘉庆皇帝亲自撰写碑文,表达了对这位国家重臣的崇高敬意。
纪晓岚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主持编撰了《四库全书》,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共包含3503种图书,79337卷,这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对于搜集、整理、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的悠久历史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纪晓岚,作为一位经学专家,对儒家学说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继承了儒家学派的衣钵,广泛涉猎各家学说。他在编写经学书籍时,严谨求实,对于任何一处注疏都会进行详细的审查。当不同史书的记载出现分歧时,纪晓岚总是能给出公正的解释。他的研究领域涉及词曲、医、堪舆卜问等多个领域,对于没有明确定义的问题,他都能给出准确的解释。纪晓岚对待每一本书都非常认真,他会仔细阅读每本书的内容,并撰写提要。
纪晓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他参与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献整理工程,纪晓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将大量散佚在民间的珍贵文献进行了分类整理,制定了详细的目录,使得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下来。
《四库全书》的总目提要是由纪晓岚亲自完成的,该书共有200卷,对我国古代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他还主持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为后人研究我国古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纪晓岚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阅微草堂笔记》。这部作品记录了他对历史的追忆,全书包含了一千二百多个故事,从乾隆五十四年到嘉庆三年,历时近四十年的创作。虽然《阅微草堂笔记》的故事内容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所不同,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以及反对封建礼教的立场,使其成为了我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阅微草堂笔记》的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知识性,其质朴淡雅的语言风格以及庄谐并蓄的特点,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兴趣盎然。这部作品涵盖了天文地理、人伦道德等众多领域,其中虽不乏涉及鬼怪的篇章,但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劝人行善。《阅微草堂笔记》对当时社会的底层民众、边疆士兵以及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书中也记录了这些人物勤劳质朴和胆识的可贵品质。正因如此,鲁迅先生在《小记史略》中对这部作品进行了高度评价:“发人间之幽微,托鬼狐以抒己见。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
《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使纪晓岚这个名字变得家喻户晓。纪昀宅也因此成为北京旅游热门景点之一,即使在淡季,这里仍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尽管这座宅院最初的主人并非纪氏,而是雍正年间的权臣、岳飞的第二十一代孙岳钟琪,然而让他声名鹊起的人物却是纪晓岚。他的《阅微草堂笔记》被鲁迅誉为“雍容淡雅,天趣盎然”,从而奠定了这座宅院的今日声誉和地位。纪晓岚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直至1805年。
去世后,纪昀的宅院位于珠巢街,他的子孙将其中的部分房屋租赁给了黄安涛。此后,这座宅院历经多次易主。上世纪30年代,这里是中共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点和经费转送地——刘公馆。之后,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也在此扎营。1958年10月1日,晋阳饭庄在这里开业,从此未曾改变。2001年10月,阅微草堂旧址修复工程启动,并于2002年11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如今悬挂在门上的匾额是由纪昀第六代后人纪清远先生题写的。
与纪昀宅有着密切联系的当代著名作家包括老舍、曹禺、臧克家、张中行等人。他们或在宅内祝寿、赋诗,或欣赏美景、品尝佳肴。老舍曾在此写下:“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的诗句。然而,老舍等学者所熟知的纪昀宅与现代故居有所不同。那是一座呈倒“凸”字形的硬山顶式建筑,前方有三间房屋作为门厅,两侧各有两间“耳室”,后方则有五间“草堂”。东西两侧通间,进深两间。而现今的故居,西厢房已拆除,东厢房也被改建成了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旅社。故居现有的建筑仅剩两堂一园,面积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即使老舍先生重回故地,也可能无法辨识。
如今,纪昀宅已成为众多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午后,记者来到了纪昀的宅邸。远远望去,便能看见故居门前人头攒动。走近一看,原来是导游在讲解一棵临街而立的紫藤树。这棵树的枝干虬曲,树皮灰白,显然尚未完全从冬日的寒冷中恢复过来。据说这棵紫藤正是纪晓岚亲手种植的。原本生长在两进院落深处的紫藤,因前面的房屋拆除,被迫裸露在街头。尽管如此,紫藤在夏季依然会枝繁叶茂,花香四溢。
踏上游廊进入南北朝向的院内,映入眼帘的是雕梁画栋、红油绿漆,色彩鲜艳,熠熠生辉。院子的南端是正厅,厅内正对着门的是高大的纪晓岚画像,他长须飘飘,面容清俊。四周陈列着关于宅主纪晓岚的各种资料,甚至还有一个纪念品销售点。有趣的是,几乎每个游客面对画像都会露出惊讶的神情,仿佛难以置信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风流才子纪大学士。
院子面积不大,仅有不到200平方米,四角点缀着草坪。正西方有一个绿面红沿的大鱼缸,东北角则生长着一棵纪晓岚亲自种植的海棠树,原本有两株,但在上世纪60年代,其中一株被砍去。如今,剩下的这株也被修剪成了一半,孤独地坐在袖珍的小院中,默默地纪念着纪晓岚少年时与婢女文鸾的爱情悲剧。
院子北端便是闻名遐迩的阅微草堂。堂内正对着大门的是纪晓岚的雕塑,后面陈列着他的生平事迹。
在古色古香的书房家具环绕下,这些仿古物品旨在营造出一种氛围。正准备对草堂的宽敞表示赞叹时,一位自称是古建学者的老人突然说:“这间房子曾被改造过,原本并不可能如此宽敞。首先,纪晓岚只是一个大臣,没有资格拥有这样的房子;其次,这里只是一个书房,不可能建造得如此宽敞。很可能原本的走廊被封闭起来,成为房屋的一部分。”尽管热情高涨的游客们对此并不在意,他们仍然簇拥着雕塑和陈设,热烈地讨论着它们的细节。
在这个下午,我在纪晓岚故居停留了两个多小时。在此期间,老宅大约接待了近百名游客,而这一切都只是门卫口中所谓的“淡季”。
纪晓岚(1724年-1805年),原名昀,字晓岚。他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其祖先在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作为充实北方的大户,从南京迁移到河北省献县(今河北献县)。他是清朝乾嘉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曾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并因编纂《四库全书》和撰写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而闻名于世。《阅微草堂笔记》是以他故居内的书斋命名的,这本书是他晚年的作品,以简朴的文字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具有魏晋风格,被誉为明清笔记小品中的一部杰出之作。
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占地面积57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清代砖木结构建筑,基本上保持着两进四合院的传统格局。住宅正门朝南,呈硬山顶吉祥如意式的门楼,位于整个住宅的东南角。
大门洞相连的西侧南房为四间开门“倒座”,这是宣武区的重点保护文物,目前向公众免费开放。故居内设有展室,展示当年纪晓岚使用的器物、诗文墨迹以及他在阅微草堂中的旧物等。展室还详细介绍了纪晓岚当年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和晚年所作的《阅微草堂笔记》。据沧州王敏之先生的考证,纪晓岚在这所故宅居住的时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居住时间约为29年(11岁至39岁),后期的居住时间约为35年(48岁至82岁),总时长达到了60余年。
上一篇: 祝融殿的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
下一篇: 梅林阮氏家谱四次修订版
猪儿生活 Copyright©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图片、文字除注明原创外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琼ICP备202301086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