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4 11:55:01源自:http://www.zuer8.com阅读
在这个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专业博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Huffington Post和Bleacher Report这两家尤为引人注目。它们的成功背后有着不同的运营策略,却共同揭示了新媒体时代的内容传播与价值观的表达方式。Huffington Post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深度的人文关怀吸引了大量读者,而Bleacher Report则巧妙地利用了体育狂热粉丝的力量,挖掘出那些被主流媒体忽视的小众运动和队伍。然而,这种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尤其是那些追求新闻真实性和深度的专业媒体。尽管如此,借鉴Bleacher Report的经验,我们或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媒体传播之道。
编者按:
本文整理自国外著名媒体人,科技博客pandodaily创始人兼主编Sarah Lacy。
在众多六七年间崛起的专业博客中,有两家格外耀眼:专注于政论的Huffington Post和专注于体育报道的Bleacher Report。Huffington Post在去年以3.15亿美元的高价被美国在线收购,而Bleacher Report方面昨天也传出了类似的交易消息。
BleacherReport采用非传统方式调动热衷于体育的狂热爱好者的力量。该对撰写文章的人进行审核,而写手相对较少。然而,它的目标锁定在“长尾”上,即报道的许多团队和运动都是其他全国性新闻机构不屑一顾的,而非知名的大型团队。此外,BleacherReport的成功还依赖于一点:许多人热衷于撰写政治博客,但相比之下,很少有人关注体育博客。这一点在我国是否适用尚不可知。值得注意的是,在BleacherReport出现之前,在线体育内容发布渠道主要由一些老字号如CBS Sports、Yahoo、Sports Illustrated和ESPN等掌控。因此,去年,BleacherReport的投资人Harman决定投入资金支持这家:“人们对于体育的热情绝对不亚于政治。此外,在表达与体育相关的观点时,他们的态度往往不像在表达政治观点时那么审慎。我可以肯定地说,BleacherReport在挖掘网络媒体潜力方面,相较于大型体育媒体表现得更出色。”
那些热衷于撰写博客的人之所以愿意为无偿撰写文章,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那种对某个体育事件喋喋不休的人。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让自己的观点被更多人倾听——而BleacherReport除了不给报酬之外,提供了广阔的新闻平台和庞大的读者群体。
不过,这种方法并非万无一失的。而且,并非所有都愿意遵循BleacherReport和Huffington Post的路线。原因很简单,并非所有都是为了盈利而存在的,也有一些是为了提供新闻服务。然而,即便对于这些商业性质的,采用这种模式也未必可行。很多商业也希望效仿BleacherReport的模式,让每个人都能够在上撰写博客,但大多数的做法并不正确。问题的关键在于,BleacherReport这类能够成功运营其独特的模式,原因在于在诸如体育等领域的观点输出上,邀请一位聪明的外行人发表他们的看法与邀请业内专家发表看法并无太大差别。
但是,当你需要撰写某家公司的重大新闻或公司内部的某些工作动向时,这类内容并非基于观点,而是基于事实。例如,这笔交易是否会实现,该公司是否处于下滑趋势,为什么首席执行官会解雇他们的联合创始人等问题。在这些新闻中,即使关于公司首席执行官是否应该被解雇的评论也需要建立在坚实、准确的事实基础上,否则将难以立足。在处理此类复杂事件时,你在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历史积累以及通过人际关系网络获取的消息来源变得至关重要。只有这样,你才能明确事实的真相,并为大家呈现正确的信息。在我从事创业公司报道的15年里,我观察到非业内人士的猜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与事实不符。
然而,科技博客的某些领域确实可以采用类似BleacherReport的方式。例如,各种工具和软件评估。如果你想了解两个棒球队伍之间的优劣,只需关注这两个队伍即可,然后你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两个队伍的数据对于球迷来说都是透明的,此时谁写得更好,谁的分析更有条理,谁的文章就会更加引人注目。而在评论各种工具的参数、功能、应用程序和的用户界面等方面,情况也是如此。
因此,我猜想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估值达到9位数,培养新一代如Grubers、Sieglers和Mossbergs等科技博客作者的新兴科技博客。
猪儿生活 Copyright©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图片、文字除注明原创外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琼ICP备202301086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