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本文内容

你知道这个关键字的排名和流量吗?

发布时间:2023-12-03 06:00:01源自:http://www.zuer8.com阅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觉得自己比他人更聪明、更有知识?这种现象被称为“高于平均水平效应”,揭示了人类的一种心理倾向。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自己比实际情况更优秀,而这种错误的自我评价通常源于一种自我感觉。然而,这种感觉并非基于客观的事实,而是依赖于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感”。

如果你是果壳的忠实粉丝且热爱心理学,那么你一定非常熟悉皮格马利翁效应、责任分散效应和破门效应,对吧?好的。你刚刚是在微笑点头以表示“当然熟悉”,还是在努力回忆那个陌生的“破门效应”?

实际上,所谓的“破门效应”,是我虚构出来的。然而,即便用这种胡说八道的术语去询问一些心理学知识丰富的人,也许仍有人会点头称是。看,他们在自欺欺人!

心理学家早已发现,在许多方面,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的表现高于人群的平均水平——而这往往是不现实的。心理学家专门为这种错觉取了个名字:“高于平均水平效应”(这个效应是真的!)。

而在2003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保卢斯(Delroy Paulhus)等人发现,人们会宣称自己了解并不存在的词汇。在一项实验中,他们“创造”了30个不存在的概念,使它们看起来像某些领域的专有名称,然后将这些虚假的概念与120个真实的词汇混合在一起,向参加调查的人提问:“您熟悉这个词吗?”

"钓鱼"研究揭示,25%的人声称熟悉不存在的"专业词汇",这被称为"过度宣称"。这种现象显示人们可能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夸大自己的能力。著名事件演变为后现代主义狂欢,大部分网络上的"电影"影评实际上是网友故意编造的。此外,人们也可能在缺乏了解的问题上滔滔不绝。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调查了一些美国人关于1975年公共事务法案的看法,尽管实际上该法案并不存在,但仍有三分之一受访者表达了"深入"的意见。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以至于至今仍有电视节目展示人们"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情景。"似乎知道"与记忆检索的区别在于,人们在评估自己是否知道某知识时,并非真正检查记忆和知识存储,而是依赖于一种"知道感",即仿佛知道这么一回事。然而,在自己认为熟悉的领域,这种"知道感"往往并不准确。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并非故意吹牛,而是被自己的感觉所误导。

阿泰等人开展了一项系列钓鱼实验,以验证这一假设。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journal)上。实验开始时,研究人员先让两组志愿者(分别有100人和202人)评估自己在金融领域的知识水平。接着,研究人员向他们提供了15个“金融术语”,其中只有12个是真正的术语,另外3个则是研究者编造出来的。然后,志愿者需要判断自己对这些词的熟悉程度。

在对第二批志愿者进行测试时,研究人员还利用金融知识测试来衡量志愿者的实际金融知识水平。结果显示,两组志愿者中有超过90%的人至少对一个编造的词表示“我很熟悉这个词”。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当志愿者认为自己金融知识水平较高时,他们对认知中的“了解感”就越强烈,也就更可能错误地宣称自己熟悉那些实际上不存在的“术语”。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金融知识水平较高的志愿者在测试中也更容易“夸张”。这是因为他们的确拥有比一般人更好的金融知识,因此他们在这种领域的“了解感”可能会相对较强。

尽管如此,不要急于嘲笑金融界的同仁。这种现象并非局限于金融领域,研究人员在后续的实验中,采用生物、地理等方面的名词和术语也对志愿者进行了测试,同样发现了这一现象。可以预见,这种效应带来的影响可能远不止于“出洋相”。

怎么才能避免做那些听起来很愚蠢的事情呢?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当你面临这样的问题时,只需提醒自己认真回顾记忆,面对事实,而不是随随便便地跟随直觉。

文章推荐

猪儿生活 Copyright©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图片、文字除注明原创外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琼ICP备202301086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