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本文内容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被毁掉了?

发布时间:2023-12-04 03:20:01源自:http://www.zuer8.com阅读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不断地遇到各种困境和挑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有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去应对。本文将介绍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些习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理解世界,进而提升个人效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积极主动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强调个人对生活的责任感和影响力。相较于消极被动的人,积极主动的人更能适应环境并解决问题,因为他们具备更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然而,大多数人往往容易陷入消极被动的状态,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倾向于寻求舒适和安全,因此,培养积极主动的态度需要我们不断地挑战自己,尝试新的方法和思维。

以终为始是一种思考方式,它强调人生目标的规划和追求。通过以终为始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进而制定符合自己长远利益的目標,并在行动中保持方向感和发展动力。此外,以终为始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要事第一是一种行动准则,它强调重要事项的优先处理。通过要事第一,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被琐碎事务牵扯,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个人价值观。同时,要事第一也需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和执行力,才能真正实现效率和成果的提升。

总的来说,这三个习惯是我们应对人生挑战和困境的重要武器,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提高个人的效能和生活的质量。因此,让我们一起践行这三个习惯,成为更好的自己,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笔记君说: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你爸爸吵起来了!” 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思考一下: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在100名被试者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爷爷。”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因为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思维定势,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这个角度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思维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回想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会陷入这样的思维定势,比如“这套方法在大厂试过,在小公司也行”、“长相凶的人,一般脾气都不好”......而思维的改变,靠的是日常习惯的养成。史蒂芬·柯维认为,要想获得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走向独立,需要具备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一、积极主动:思维方式的改变

曾经历过纳粹集中营的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他的著作《追寻生命的意义》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这一观点进一步衍生出了高效能人士在任何环境中都应具备的首要且基本的习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不仅仅指的是行事的态度,更意味着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的行为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而非外在的环境。因此,人类应该拥有积极营造有利外部环境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即使在受到外界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这也是因为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被外界条件所控制,我们称之为“消极被动”。

消极被动的人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感到愉快,而在乌云密布的日子里则变得无精打采。然而,积极主动的人内心深处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无论天气是阴雨绵绵还是晴空万里,他们都能保持冷静和自信。他们的理智战胜了冲动,他们会慎重思考并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与此相反,消极被动的人则常常被情感左右,他们易受环境和条件的影响。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从语言上来看。消极被动的人的言语中往往透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例如:“我就是这样做事的。我天生就这样,这辈子改不了。”“他被我气疯了!” “责任不在我,是外界因素控制了我的情绪。”“我没有时间做。” “要是我的妻子能更耐心一点就好了。” “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率。”

“我只能这样做。”这句话常常表示出于环境的压力或他人的要求。经常说这种话的人本质上是在逃避责任。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承担不了责任,或者没有能力自由选择应对方式。从精力分配的角度来看,积极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这使得影响圈不断扩展和成长。相反,消极的人会将注意力放在错误的地方,产生消极的能量,再加上忽视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这就导致了影响圈的缩小。那么,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呢?我们应该多使用积极的语言。积极的人会使用积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我能”、“我要”、“我宁愿”等。而消极的人则会使用消极的语言:“但愿”、“我办不到”、“我不得不”、“要是”等。回顾过去几周,自己以消极方式作出回应的两三件事情。描述一下自己是怎样说的,并将这些记录在笔记本上。现在,设想一下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可以采取的几个积极回应,也写在笔记本上。接下来,在下周记录下自己的语言,看看是变得更加积极了,还是更加消极了。要主动出击。坚持一个月后,记录一下自己的影响圈会有什么变化。二、以终为始:任何事情都是由两次创造而成的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假设你要参加一位亲人的葬礼。你驾车来到葬礼现场,发现亲朋好友已经聚集在一起,他们每个人都非常沮丧。道路两侧摆满了鲜花,远处传来了音乐。你走到道路的尽头。你抬头看了看亲人的遗像。你惊讶地发现,挂在遗像上的竟然是你的照片。

我发现您的段落过长,建议将其分为两个段落,以提高阅读流畅性。此外,还有一些小错误和建议的修改如下:

原来,你参加的竟然是自己的一场葬礼。你的亲朋好友将逐一走上台,回顾你的一生。你也将作为发言人,与自己进行一场灵魂对话。现在,请允许我为您提供一些思考问题:您最希望从亲朋好友那里听到什么样的评价?同时,您也想对自己的灵魂说什么呢?关于您的人格特征,您认为自己为社会做出了何种贡献?您是否是一位称职的丈夫、妻子、父母或子女?当轮到您发言时,您看着棺木中的自己,略带遗憾地说:“如果还能重活一次,我会……”这里的省略号部分需要您认真思考。每个人的答案都会有所不同,这种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能帮助您了解,哪些事情对您来说至关重要,但却往往被忽视。

"以终为始"的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首先要于头脑中构想,这是智力上的第一次创造;接着,我们需要付诸实践,这是体力上的第二次创造。以建筑为例,在拿起工具开始建造之前,我们必须先有详细的设计图。绘制设计图之前,我们需要在脑海中构思每一个细节。有了设计图,然后有施工计划,这样按照顺序进行,才能完成建筑。即使设计稍有瑕疵,补救起来可能会费力很多。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二次的创造,或者是自己主动设计的,或者是由外部环境、他人的安排或旧有的习惯所限制的。自我意识、良知和想象力等人类独特的天赋使我们能够审视各种第一次的创造,并控制自己的一部分,也就是自己编写自己的剧本。换句话说,习惯一是积极地主动创造,习惯二是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

很多人陷入了迷茫和焦虑,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主动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的所有行为都随着潮流起伏,一旦遭遇重大变故,如裁员,就会失去方向和支持。这可能导致他们沉溺于看剧、打游戏,事后又会因浪费时间而内疚;或者坐下来读书,却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那么,如何找到人生的目标并掌握人生的方向呢?

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愿景。花30分钟回答以下六个问题:

1. 我的当前生活状态如何?它是否使我快乐?我有成就感吗?

2. 是什么一直在吸引着我?这与我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有何不同?

3.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这些事情现在还给我带来满足感吗?我现在是否正在追求其中的某些事情?

4. 我目前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什么事情最能让我感到满足?

5. 我最擅长的领域是什么?我的显著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我们需要制定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具体步骤如下:

1. 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回答,不要停顿,将答案写在纸上,这并非最终版本,目的是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a. 确定一个对你生活有积极影响的人。你最欣赏他的哪种品质?他从你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b.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已经过去了20年,你已实现了所期望的所有成就。你的成就清单是什么?你想要拥有什么?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希望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c. 现在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2. 放轻松,深呼吸,然后放松。把刚刚写的东西放在一旁,暂时离开一会儿。

3. 整理思路,回顾你所写的内容,圈出想纳入自己使命宣言的关键想法、语句和词语。

步骤4:撰写初稿。在一周内,将此初稿随身携带,并在每天结束时记录下注释或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删除。

步骤5:制定您的使命宣言的最终版本,并将其放置在一个易于随时查阅的位置。

步骤6:定期检查并进行评估,每月询问自己以下问题:我是否认为这个使命宣言最能代表我的最佳自我?当我回顾这个使命宣言时,是否感到有了方向、目标、挑战和动力?我的生活是否遵循了这个使命宣言中理想和价值观?

三、要事优先:始终做最重要的事情

通过以终为始的思考,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创造。而第二次创造,或者说是体力和精神上的创造,需要我们运用独立意志去实现一个目标,即以原则为基础来安排我们的生活。他发现成功的决定因素并不在于辛勤的工作、出色的运气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尽管这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但都无法与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相比,那就是习惯三“要事优先”。格雷说:“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即使并非心甘情愿,为了理想与目标,仍可以凭借毅力克服心理障碍。”

克服这种心理障碍的首要条件是明确的目标和使命,以及习惯二中所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内心要有熊熊燃烧的激情,让自己对所有其他无关紧要的事物大声说“不”。

具体该怎么做呢?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过分关注时间和事务的安排,不如将重点放在保持产出和产能的平衡上。从根本上讲,我们对时间的利用方式不外乎以下四种:

这张表格告诉我们,紧迫性意味着必须立即处理,比如电话铃响了,即使你正忙得不可开交,也必须放下手头的活儿去接听。紧迫的事情通常一目了然,不能拖延;它们也可能较为讨巧、有趣,但不一定是重要的。在时间管理矩阵中,第一类事务既是紧迫又是重要的,通常被称为“危机”或“问题”。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类事务会耗尽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因为这些人整天都在应对危机,脑海中充斥着问题,忙于应对各种紧迫任务。

如果你过于关注第一类事务,那么其范围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占據你所有的精力和时间。这就像冲浪一样,一个问题突然出现,把你从冲浪板上推入水中,好不容易重新爬上去了,但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结果你又重重地摔了下来。有些人每天都在应对各种问题,疲于奔命,因此他们会通过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第四类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务上来逃避现实,稍作休息。

在这些人的时间管理矩阵中,他们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第一类事务上,剩下的10%中,大部分时间被第四类事务占据,而第二和第三类事务只占了很少一部分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那些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用于处理危机的人所过的生活。还有些人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紧迫但不是重要的事情上,却认为自己正在努力处理第一类事务。他们整天忙碌于应对一些他们认为是十分重要的紧急事件,却不知道紧迫的事情往往只是别人的优先事项,对别人来说很重要,但对自己来说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

高效能人士总是避免陷入第三类和第四类事务,因为无论它们是否紧迫,这些事务都是不重要的。他们通过投入更多的时间在第二类事务上,从而减少了第一类事务的数量。他们深知,尽管这些事务尚未迫在眉睫,但处理好人际关系可以带来80%的成果,因此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那么,如何实现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个人管理呢?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提出了四个关键步骤:

确认你的角色。作为一个人,你拥有许多不同的角色,如家庭成员、职业人士等。你可以列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如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以及在工作中的角色(例如,你想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某些事情)。你无需过于复杂,只需关注接下来一周内你需要专注的领域即可。

设定目标。下一步是思考下周计划中每项任务的优先级,并确定你希望完成的最重要的几件事。其中必须包括一些第二类事务,最好使这些短期目标与你的长期使命宣言相关联。如果你还未编写个人使命宣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直觉判断每个角色中哪些事情较为重要,并为每个角色设定一个或两个目标。

然后,安排进度。最后一步是为每个目标分配具体的时间。如果你的目标是制定个人使命宣言,可以在周末安排两个小时专门进行这项活动。

根据个人的信仰、生活方式和工作安排,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进行个人思考并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包括周计划)是非常理想的。在这个时候,你会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反思、寻找灵感,并根据生活准则和价值观审视自己的行为。

如果你设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锻炼来增强体质,你可以安排每周三天进行一到两小时的锻炼。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每周七天,每天进行一小时锻炼,以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4. 每日调整

在使用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后,你会发现原本的每日计划已经变成了每日调整。这是因为在面对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新的机会时,你需要对每天的行程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

当每天早晨检查自己的日程安排时,你会意识到由于内心平衡,你已经为自己分配了合适的角色和目标优先级。这种日程安排是灵活的,并且基于你对个人使命的理解。

然而,如果在为这些事务进行优先级排序之前,不了解具体事务与个人使命的关系,或者不了解这些事务与生活各领域之间的平衡关系,那么优先级排序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无论你现在面临失业、降职,还是其他人生挑战,我们都要记住:若想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而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种持续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经过多年的积累,影响着我们的品格,揭示出我们的本性,决定着我们的成功与否。

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和要事第一的执行力是我们追求更清晰人生、摆脱迷茫和焦虑的关键因素。让我们共同实践这些方法,成为更好的人。

文章推荐

猪儿生活 Copyright©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图片、文字除注明原创外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琼ICP备202301086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