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本文内容

《得到》是否达到了第一层的天花板?

发布时间:2023-12-03 09:40:01源自:http://www.zuer8.com阅读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从未停下追求的脚步。然而,随着各种知识付费平台的出现,我们是否陷入了另一种困境?在这个看似方便获取知识的背后,我们能否真正实现内心的满足与成长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得到」的秘密。"哎,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听「得到」了。" 曹将在「得到」上订阅了十门课程。他曾经撰写一篇文章,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但现在,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再听「得到」了。2019年5月26日,「得到」庆祝其三周年纪念日,罗振宇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我们公司与三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得到」已经不再是一家仅关注文科生的公司,其产品和技术的团队不断壮大。过去一年,「得到」的用户数量从两千万增加到两千九百八十万;知识产品从七十一增长到一百三十一;听书产品从一千二百八十四增长到一千九百四十三。同时,「得到」也坚持着自身的「理想」品质。一位听书栏目的创作者向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透露, 「得到」对产品内容的要求非常高,非常注重细节,重视给用户的「交付感」。这一点从持续发布的《得到品控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可以看出。罗振宇在2017年公开《手册》的初衷,是为了表达对当时七千多万用户的尊重,他想让用户们感受到他们的产品是可靠的。三周年之际,《手册》已更新至五.0版本。罗振宇希望「得到」的同事们能够以审慎和庄严的态度对待《手册》。

尽管如此,高标准和严要求似乎并未让理想照进现实。罗振宇自己也明白:产品和用户的数量只是存量的“延长线”,一个公司级的“舒适区”。近半年来,“得到”暂未公布公司的营收状况,但从App的使用情况来看,MAU(月活跃用户)的变化趋势相当平缓,没有起色。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今年年初开始,得到App的MAU从1月的182万持续下滑至4月的176万。艾瑞数据统计口径下的MAU下滑趋势更加明显,4月份的MAU(月独立设备数)还不到今年1月份MAU的一半。此外,据刺猬公社了解,得到App在6月5日的DAU(日活跃用户)只有97万。从上线仅半年就疯狂营收一个亿,“得到”从一开始到风华正茂引领风潮,到第三年开始遭遇第一个天花板。“得到”的起步和发展,离不开头部大V的IP效应。最早的大V无疑是创始人罗振宇,“得到”的首批用户多数是通过《罗辑思维》节目导流而来。严然也是其中一位。他告诉刺猬公社,第一次注意到《罗辑思维》是在喜马拉雅FM的音频节目推荐,只听了一期就有脑洞大开的感觉。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回听之前的音频,一直补到2012年12月21日的第一期节目——《向死而生》。

随着得到App正式上线,《罗辑思维》也迁移至此平台。由于得到的免费内容有限,《罗辑思维》对提高用户留存率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粉丝对罗振宇的信任感正在逐步减弱。在微博上,关于他三周年公开信的热评中,怀念该节目原有形式的言论出现的频率最高。图片来自@罗振宇微博评论。

今年一月的数据显示,《罗辑思维》每期节目的播放量约为80万,而到了五月,这一数字降至约50万。当谈论该节目时,严然表示失望,他认为:“以前认为推荐的书质量高,讲解全面,甚至比自己阅读一本书更有趣。但现在的节目只有10分钟,与过去4、50分钟的节目相比,显得较为简略,可能只剩下书中的某一点。”尽管头部大V在知识付费领域的号召力仍然强大,为「得到」贡献营收的主要力量,但他们的影响力似乎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强大。

例如,「得到」的第一个订阅专栏产品《李翔商业/知识内参》已经停止更新。这款于2016年上线的产品,曾在上线第一天便获得了超过1万的订阅,并一度引领了知识付费热潮。

2017年5月,该栏目更名为《李翔知识内参》,并开放了免费免费订阅的服务。之前有媒体报道称,栏目的订阅数据有所下降,内容打开率逐步降低,平均打开率大约在18%。两年后栏目停更可能与节目效果和打开率有关。2019年年初,《李翔知识内参》的日平均打开人数仍保持在20万以上,但到了5月份,每日收听人数降至约10万人,最后一期的“敬重、惜别和新开始”也只有15万人。从其他大V的数据来看,他们在「得到」平台开设的多个专栏的课程订阅情况并不理想。例如,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基础和实战两个专栏的订阅人数由21万下降至13万,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到《科技史纲60讲》的订阅人数也从12万持续下降至6万。由于这些大V在各自领域有深入研究,他们课程中的内容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研究,因此在短时间内进行内容更新和迭代较为困难。从刘润和吴军两位老师的专栏也可以看出大V的消耗和透支。早期专栏的价格为199元,包含三百多讲,知识密度和强度较大。而最近推出的《商业洞察力30讲》和《信息论40讲》价格降至99元,课程时长也有所缩短,分别只有30讲和40讲。同一位老师的不同专栏的订阅人数呈现下滑趋势。

尽管大多数大V的课程订阅量呈现下滑趋势,但也有一些人逆势增长。王煜全的第二季课程《全球创新26讲》相较于第一季《前哨·王煜全》的反响更好,目前已有7万多人订阅,比第一季增加了近3万。据团队相关人员透露,王煜全在录制第二季课程时,更加关注用户体验、故事情节以及实用性等方面,使得课程更具产品化特征。从高密度精品课到低单价课程的转变,并非完全由于大V在内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在整个课程平台方面,得到平台将碎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近期,99元、19.9元的低单价课程层出不穷,课程数量减少,时长缩短。以99元的课程为例,相较于199元的课程,价格降低了一半,而课程时长仅为后者的约十分之一。这样的做法既减轻了讲师的工作负担,也让听课者感到更为轻松,进而提高课程的利润率。

然而,严然对此表示不满,他认为:“进展得太快,灵魂都无法跟上。”他之前原本计划购买高爽的《天文学通识30讲》,但希望能将其改为199元的精品课。得到平台过去主要致力于提供专业知识型课程,但在《致用户的第二封信》中提到新的一年战略:除了专业类课程,还将全面拓展“解决方案型”的内容。这类课程涵盖人生课题、场景策略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如“如何管理孩子的牙齿健康”、“职场人际关系课程”等,基本上都是以低价形式推出的课程。

针对您提供的文本,我进行了如下修改和优化:

严然直言,感觉许多课程并不值得购买。例如,某课程的主题为“风险规避”,由一家保险公司的前高管担任讲师。严然从事金融行业已有十年经验,他认为这门课程只是保险的基本原理,过于简单,甚至可以将其视为保险公司的商业广告。事实上,如果你将它视为保险公司的商业广告,这也未尝不可。

另一位老用户史天清也表示,自己使用「得到」的频率不如过去那么频繁了。2017年,他在「得到」投入了近两千块,订阅了所有新上线的课程,并购买了听书会员。他说:“实际上,知识本身用到的并不多,它主要提供了一个兴趣的引子,帮助我建立多元化的思维模型。”史天清是媒体人出身,由于工作原因,他对各个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高。如今,他是一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业者,需要了解各种信息资讯。此外,他工作繁忙,每天大约有三个小时都在开车路上,「得到」便成为了他很好的充电工具。由于创业的原因,他也曾听过混沌大学的课程。但是,混沌大学主要以视频课程为主,相较于「得到」的音频节目,它的限制更多。

然而,在今年,史天清只购买了两门与法律和医学相关的课程,其他会员也没有再续订。「得到」上的课程越来越多,反而让史天清产生了选择障碍和审美疲劳。课程变得 shorter 之后,给他的震撼感也不如从前。现在,「得到」依然是他的学习工具,但他对课程的选择变得更加慎重了,学习的热情和认真程度也不及最初。

从前,“得到”自诩为“只服务于人群中2%的终身学习者”,目标用户是对陌生领域充满好奇的高级外行。然而,对于这些热衷于深度知识和理论探索的高级外行来说,他们在“得到”上往往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栏目。除了“得到”自身的发展原因之外,整个知识付费行业也陷入了瓶颈期。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诸如混沌大学、知乎、喜马拉雅、微博等众多内容平台纷纷涉足或加强了其知识付费功能,使得“得到”得以分得一杯羹。如今的知识付费市场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据艾媒咨询调查显示,知识付费经历了早期的快速增长之后,产品形态日益多样化,市场竞争加剧。正如周源所言,当前知识付费之风已经刮了三年,如今却出现了复购率降低、完课率降低、使用时长降低的“三低”现象。虽然之前的知识付费热潮空前盛大,但现在的道路并不好走,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口,以寻找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许多知识付费领域的公司已经开始转型。周源认为,“往左是教育,往右是娱乐;抬头是上网,低头是线下”是最典型的转变模式。尽管知识付费的红利窗口已经关闭,但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仍然坚信这个市场,尤其是现在人们对于内容付费的意识越来越高。在他看来,过去电影票房从两亿发展到十几亿花了四五年的时间,而知识付费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已经拥有了七十亿到八十亿的市场规模。

知识付费市场的预测较为乐观。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到2020年,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将达到235亿元。然而,王晟认为,“得到”过去确实在利用“知识焦虑”策略吸引用户,其目标用户主要是行业精英,他们担心失业或被时代淘汰,希望通过知识付费获得心理慰藉。然而,随着“得到”的课程越来越多且趋于同质化,这些用户已对焦虑免疫。因此,若要在知识付费市场中保持竞争力,需要提供更多优质、多元化的内容,并开拓新的用户群体。那么,“得到”的新商业模式是什么?

罗振宇在三周年公开信中提到,他正尝试重新定义“得到”,计划从知识付费转向注重教育,并向线下发展。这一举措以“得到大学”为主导。去年9月,得到大学第0期实验班开始招生,共有277人被录取。今年春季学期,得到大学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6个城市开设实体校区。新一期的夏季招生报名刚结束,预计全年将招收5000名学员。得到大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制为3个月,学费为11,800元。

线上自主收听“48种多元思维模型”,并完成每周作业。周末在城市小区,我们组织分享日、案例日、私董日等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的特点是,让学员能够进行“学习型社交活动”。在三周年庆典中,大学教务主任李国刚也强调了这一点。

学习是反人类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没有强制学习的功能下,每个订阅栏目的课程打开率会随着课程的不断更新而降低。得到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群体学习的机会,当我们通过得到大学加入一个知识精英互助群体时,我们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相互督促,最终完成那些孤独学习难以完成的任务。

在走向线下的同时,“得到”也在拓展线上的边界,我们希望App成为一个用户“最趁手的学习搜索引擎”。在今年春季知识发布会上,“得到”推出了最新的电子书产品。

罗振宇在发布会上提到了一种常见的情况:很多人在写作时会遇到需要查找资料的问题,明明记得曾经在某本书中读过,但就是想不起具体是哪一本书。此外,每本电子书都开放全书10%的免费阅读,用户可以从书的任何位置进行试读。结合搜索功能使用时,这意味着如果需要查找某个知识点,可能这10%的免费阅读就已经足够了。只有在用户用满了10%这个权益后,系统才会提示购买这本书。由用户自主搜索带来的购买效果远超过广告转化。这是其他电子书产品所无法实现的。

知识付费市场逐渐成熟,用户更加沉着理性。作为转向教育的平台,「得到」在重新定义自己和拓宽边界后,是否能在这条知识付费的道路上脱颖而出,仍需观察。

文章推荐

猪儿生活 Copyright©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图片、文字除注明原创外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琼ICP备202301086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