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本文内容

科教兴国战略意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11-27 22:51:01源自:http://www.zuer8.com阅读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科教兴国战略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1995年首次被提出以来,这一战略为推动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历史性发展,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只有准确抓住新发展阶段,尊重知识与人才,倡导科学精神,追求科技自主独立,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们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坚持教育为本,将科技和教育置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科技实力以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升全民科技文化素质,使经济建设转向依赖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方向,从而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神舟”飞天、“蛟龙”入海、“神威”夺冠等创新成果,让世界对我国刮目相看。这些在科技前沿领域取得突破并逐步领先的成果,与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行密不可分。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在我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为推进科技和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和教育作为强大的动力和支撑,持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实践证明,科教兴国战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力支持了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1995年9月,教育法正式实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年,国家正式启动“211”工程,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985工程”,重点支持若干所高校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国家合理调整高校布局结构,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逐步改变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状况,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方面,逐步形成了为主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模式。

科技和教育是国家发展的两大支柱,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办学新体制。我国大幅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有力支持了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推动了许多原创成果的出现。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后,在继续实施“863”计划的同时,1997年组织实施了“973”计划,加强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工作。党中央还敏锐地认识到,信息化是一场带有深刻变革意义的科技创新,要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一系列举措,让这一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1999年11月,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1999年,“神威”计算机问世,从而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方面对我国的封锁。此外,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于2002年2月19日召开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在新形势下,持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

在全球范围内,创新的重构和经济结构的重新塑造已成为各国竞争的主要战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围绕技术制高点的竞争愈发激烈。世界各国对科技和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纷纷加大了对科技和教育的投资,以应对国际形势下的新问题和变化,进行长远的战略布局,力求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据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掌握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正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阶段,需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科教兴国战略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与创新驱动战略密切相关,科教兴国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而创新驱动战略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发展。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重心正在从西方转移到东方,我国也正逐渐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们必须认识到,面对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学与教育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通过创新驱动来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为我国的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从依赖传统资源转向依赖创新、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

我们需要尊重知识和人才,崇尚科学。在当今世界的竞争中,从根本上说,这是人才的竞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需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强调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努力夯实人才发展的基础,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培养、使用、激励和竞争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和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和优秀的科学人才。

我们需要瞄准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科技创新规则。这包括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支持发展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的深度合作,推进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研究的有机结合,形成教研相长、产研互补、协同育人的“科教产融合创新模式”。

创新治理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政治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优势,推动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企业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具有国家战略意图和保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工程,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仍面临许多“卡脖子”技术问题。因此,必须将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第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发展动力。我们应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和完善科技治理机制为重点,通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强大“动能”来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我们需要深化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构建多层次、立体联动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在关键核心元器件、高端装备和基础软件等领域,我们将探索构建梯度重点攻关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推进重大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实施重大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和“赛马”。

马”等制度,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力;建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价值导向,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

来源: 科技日报

文章推荐

猪儿生活 Copyright©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图片、文字除注明原创外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琼ICP备2023010869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