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 本文内容

冉闵:被遗忘的民族英雄

发布时间:2023-11-26 22:28:01源自:http://www.zuer8.com阅读

冉闵,这个名字在现代历史上并不陌生,他是我国十六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被誉为「千古帝王」。然而,他却被遗忘成了一个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和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淹没,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面目。

冉闵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一己之力对抗北方胡人的侵略,成功地拯救了汉族,使汉族免于灭族之灾。他的勇气和智慧令人敬佩,他的事迹成为了一段永恒的历史,成为了汉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象征。

冉闵的一生充满了战斗和牺牲。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他的军队以少胜多,取得了多次重大胜利。然而,他也因此受到了敌人的报复,最终被敌人杀害。

冉闵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对现代历史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旧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铁血硬汉,而非传言所称,普京老了。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过手段铁血的帝王。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创建了千秋伟业;用血肉筑起万里长城,挥剑征服天下。

汉武帝刘彻:拓展疆界,提升汉朝的国际地位。面对侵犯我国领土的敌人,即使再遥远也要予以严厉惩罚。

魏武帝冉闵:领导抗击胡族,挽救汉族的生存危机。他英勇善战,斩杀了数百万胡族,使我国免受灭族之灾。

然而,尽管冉闵有德有才,却因生于末世而遭遇不幸。他成为五胡乱华的导火索,差点让北方的汉人灭亡。

今天,让我们来聊聊魏武悼天王冉闵,以及差点让北方汉人灭族的五胡乱华事件。

冉闵是十六国时期的魏国开国皇帝,因此被称为魏武帝。他的家族有着悠久的军事历史,他的父亲冉良曾是汉代的一位将领。石勒攻占陈午时,虏获了冉良。当时冉良只有十二岁,但非常勇敢,深得石勒的喜爱。石勒便让自己的堂侄石虎收冉良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石瞻跟随石虎四处征战,屡战屡胜,因功勋而被封为积射将军、西华侯。

冉闵继承了父亲的遗传基因,天生神力,果断敏慧。石虎非常器重他,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孙子一样抚养。冉闵成年后,身高达到八尺,既聪明又勇敢,被任命为建节将军、修武侯。

在石虎去世后,冉闵夺取了后赵的政权,登基为帝。随后,他与燕王慕容俊展开战争,虽然兵败被俘,最终还是被杀于遏陉山。

2,连场恶战

冉闵建国后,年号为永兴,国家号为魏,因此历史上称之为冉魏。他的军队勇敢地对抗了各路胡军,并经历了六次激烈的战斗。

(1)第一次战斗中,他以三千汉骑兵夜间袭击匈奴大营,成功斩杀了胡人将领,追击百里,并击败了匈奴军三万。

(2)第二次战斗中,他以五千汉骑兵打败了七万胡骑。

(3)第三次战斗中,他与七万汉军和四万乞活军联合,击败了三十多万胡骑联军。

(4)第四次战斗中,他虽然开始失败,但后来扭转局势,击败了四万的胡军。

(5)第五次战斗中,他以六万汉军击败了十多万羌氐联军的进攻。

(6)在第六次战斗中,他仅以不到一万的步兵抵挡了十四万胡族铁骑的猛攻,并取得了连续胜利。

经过艰苦的战斗,他最终赶走了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恢复了汉朝的统治。

据说,冉闵曾发布过一份“杀胡令”,其内容如下:

杀胡令

中原已经多年遭受胡人的逆乱。现在我要消灭他们,如果有能力一起攻打的人,可以派遣军队前来。胡人欺侮汉人已经有几十年了,杀害我们的百姓,夺取我们的祖先的庙宇。现在我要向他们发起攻击,侵犯我们大汉的人必须处决,侵犯我们大汉子民的人也必须处决。杀光所有胡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屠杀胡人是所有汉人的义务。冉闵不才,受到天道的任命,特意用这份声明告诉全世界。

有人可能会认为,民族融合是历史的趋势,虽然过程中难免会有血泪,但冉闵的行为并不明智。然而,我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忽略了实际情况。虽然民族融合是一个趋势,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从全人类的角度来看,对于当代人来说,这无疑是灾难中的灾难。我可以举个例子,假设在一千年后的某个时刻,一群人发表观点,认为当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为了实现民族融合,南京大屠杀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你能接受吗?

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了数典忘祖的程度。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传承至今没有中断的文明。在冉闵那个时期,晋朝衰弱,偏安于南方,北方胡人作乱。这些胡人根本不把汉人当人看待,尤其是羯族,被誉为“食人恶魔”。他们称汉人女子为“两脚羊”,夜晚侵犯,白天当作食物宰杀烹食,犯下了累累罪行。在后赵政权,汉人几乎灭族。冉闵的杀胡令使胡人惊恐逃窜,可以说是两个民族为了生存空间而战斗。冉闵并非头脑简单的莽夫,在公元352年,北方粮荒,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自己带领一万步兵(主要是)去争粮。然而结果非常不幸,他被鲜卑慕容恪的十四万大军包围。冉魏士兵拼死保卫,最终突围,冉闵连续杀死数百人,杀出一条血路,但陪伴他多年的朱龙战马因为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随后被斩首于遏陉山上。然而,冉闵去世后,遏陉山周围七里的草木瞬间凋零,飞蝗灾害持续了七月,天上滴雨未下,鲜卑慕容俊大惊失色,慌忙派人前往遏陉山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天天空中出现了罕见的异象。

大雪,过人腰处。

4,后记

冉闵虽死,但自他起,胡人不敢再任意欺凌汉人,汉人才在北方有了一定地位。

后赵杀汉人时,汉人闻风而逃;冉闵杀胡人时,胡人惊慌逃窜。说到底,受苦的都是百姓。政治上的风云变化,大多都是最底层的百姓成了替死鬼。“兴,则百姓苦;亡,则百姓亦苦。”

就如如今大国博弈,战争起时,受苦的还是百姓。

2、冉氏皇帝冉闵,冉氏部族来自这里

冉国,也叫聃国,冉姓是个古老的姓氏,上古时期有冉氏部落,据说它源于高辛氏。有史记载的冉国始于西周,《史记·管蔡世家》中有“聃季载,其后世无所见”的记载,使得西周冉国变得扑朔迷离,但史书中还是有一些零星的资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冉国。根据史料,冉国是姬姓宗国,周文王有十个儿子,季载排行最小。武王克商后,大封诸侯,其中自家兄弟七个受到分封,只有最小的两个弟弟未到受封年龄。武王去世的早,成王年幼,管叔、霍叔、蔡叔不满周公旦摄政,武庚趁机诱导一起发动“三监之乱”。此时季载已长大,协助周公旦平乱,史书中说他为人和善,品行端庄。内战平定后,成王将季载封到冉地,建立冉国,因为季载治理国家有方,与邻国的关系也处理得很好,使得季载声名远播。经过周公旦的推荐,他被任命为司徒,负责教育。冉国的疆域逐渐扩张,成为周朝的重要诸侯国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688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冉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冉国的领土不断被蚕食。公元前507年,季载的子孙冉求(字子舆)因参与齐国和郑国的战争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冉国君主。然而,冉求统治下的冉国同样饱受战乱之苦,百姓疾苦。

公元前351年,齐国发动对冉国的侵略,冉求英勇抵抗,但终因敌强我弱,冉国覆灭。冉闵(冉求的后代)成为唯一的幸存者。他带着部族南渡黄河,最终定居于魏国。从此,冉氏一族开始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季载担任大周朝司空的职位,位居三公之列,地位尊贵。司空负责管理国家的水利、农业和建筑等事务,这表明季载在水利、农业和建筑领域有着突出的政绩,是一位难得的科技人才。冉国虽然出自显贵家族,但其后世的命运并不如意。

聃季载

史书记载季载被封到了冉地,但是关于“冉”这个初始封地的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冉地在河南平舆县和安徽临泉县一带。这一地区还有一个姬姓的沈国,它是从冉国分裂出去的。后世将冉国和沈国相互混淆,甚至认为冉国就是沈国。实际上,冉国和沈国是独立存在的,也有可能是沈国是冉国的延续,但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不相同。《左传》记载,沈国在公元前506年被蔡国(河南上蔡县)灭亡。然而,在这个时候,冉国已经消失了两百多年。然而,许多古籍认为,春秋早期的冉国就在河南开封一带,与郑国为邻。根据《国语·周语》的记载,周襄王打算娶狄女为妻,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富辰反对,他认为,当初冉国就是因为娶了郑国的女子而亡国,他劝谏周襄王不要娶一个会带来麻烦的女人。这意味着冉国是被郑国灭亡的,冉国和郑国应该相邻,开封位于郑国的东北部,与卫国、宋国接壤。郑国为了对抗卫国和宋国,争夺中原,吞并冉国作为基地是符合战略需要的。

平舆县沈国古城

《国语·郑语》记载郑国吞并东洛十国“东虢、郐、鄢、蔽、补、丹、依、弢、历、莘”中并未提及冉国。然而,冉国同样是西周的重要封国,史官不应忽略它。实际上,冉国并未被遗漏,有观点认为冉国可能就是上述国家中的丹国。东周初年,冉国实力衰微,许多贵族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迁至沈子国,导致冉国疆域大幅缩小。只有部分冉族后裔留在故地,这些部族可能因居于丹水流域而被称为“丹”。据史料记载,丹水又称汳水,是泗水的支流,位于开封西北,恰好处在郑国的东北部。这个地方地势优越,军事价值显著,战国时期魏国曾因启封的地理优势迁都大梁。据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记载,公元前275年,秦国进攻启封,兵临大梁城下,魏国向韩国求援,韩国派遣大将暴鸢出兵解围,但遭到秦军的击败,暴鸢撤回启封城固守。尽管秦军气势汹汹,但对启封城束手无策,这充分展示了启封城的坚固防御。

冉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其字型和字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关于“冉”字的甲骨文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其甲骨文形状像“垂下的两根枝条”。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字的意义和用途也在不断演变。

文时代,“冉”的意义有许多种,其中一支类似头颅,旁边像是“垂下来的毛发”。后来加上“髟”字,变成了“髯”,取代了“冉”,表示挂在两腮的胡子。另一支加上“木”字,变成了一种植物的名称:柟。西周时期的聃国,是由“冉”字加上“耳”形成的,这可能是在继承前一支的演变。然而,有一个字可能与“冉”字的真正含义有关,那就是“再”。“再”的甲骨文与“冉”相似,类似于“垂挂着的鱼”的形象,可能是晒干的咸鱼或者鱼干。这样一来,早期的冉部族是否是一个善于制鱼的部族呢?

冉的甲骨文

尽管冉国覆灭的原因有很多,但其内部因素也不容忽视。在冉国灭亡前夕,它犯下了一个非常愚蠢的错误,那就是与郑国的同姓联姻。在周代,各诸侯国之间实行同姓不婚的政策,同姓婚姻被视为违反人伦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家族传承,也与当时的礼仪相悖。冉国却执意如此,强行与郑国公主结婚。尽管出于政治需要而结为亲家也可以理解,但它忽视了郑国嫁女的真正目的。在之前的郐国篇中提到,郑武公立为吞并郐国,便与郐国夫人私通,最终导致郐国灭亡。同样地,冉国灭亡的原因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只是手段不同,前者是通过私通,即美男计,而后者则是通过正式的联姻,但在周礼上仍然被视为乱伦行为。这两种方法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利用女性接近国君的机会获取情报,迷惑对手,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用。《国语》详细记录了这一事件。然而,为何郐国和冉国会忽视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或者无法看出郑国的意图呢?难道两国首脑和谋士们都盲目了吗?显然并非如此,原因非常简单:郑国是当时周天子的直接封国,郑桓公是周幽王的亲叔叔,郑武公则是周幽王的堂兄,作为大周朝的司徒,他的权力极大。而冉国虽然也源于姬姓,但在经过两百多年的血统稀释之后,它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已经变得很淡薄,而且它也希望能与当前受欢迎的郑国建立一些联系。再者,即使郐国和冉国不想这样,他们也不敢公开反对,事实上,他们很可能已经被郑国强迫。

郑国吞并冉国后,冉国原来的领土变成了郑国子弟的封地。《左传·僖公二年》记载:“楚人伐郑,斗章囚郑聃伯。”郑聃伯应该是当时冉国原地的统治者。公元前658年,楚国攻打郑国,成功夺取了郑国的边缘地区,并将郑聃伯囚禁。冉国灭亡后,有冉姓的人,在春秋时期,孔子的许多弟子都来自冉国的后代,如冉求、冉季、冉耕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道家的创立者老聃(即老子)。

文章推荐

猪儿生活 Copyright©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图片、文字除注明原创外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琼ICP备2023010869号-5